教科年鉴│科研力 生长力
日期:2023-01-15 08:16:55  浏览量:656


2022年教科室切实履行“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责,完善人本化、校本化的科研机制,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根本,提炼科研成果,提升科研品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站在2023年初,盘点学校2022一年间的教科研工作,提炼经验,找寻不足,锚定来年奋进的方向。

沉潜·研

沉潜,是为积蓄破水而出的力量。依靠深潜,企鹅划出了那道破水而出的靓丽弧线;借助沉潜,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的桎梏而直上云天。专业发展,需要教师放下身段,沉下心来,潜思深悟,沉潜的深度决定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

课题研究,亦须依靠这种沉潜的精神,全心沉下去,成果才会浮起来。

一、学校课题

我校课题“‘让学’理念下普通高中生动课堂教学范式研究”在202112月由江苏省教育学会批准立项。20223月承担这一课题的子课题负责人各自制定了研究方案,在此基础上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了文献和实践研究。513日学校教科室组织核心组成员在线上进行了课题研究学期汇报交流。78日,在吴江区教育学会组织下,课题主持人及核心组成员参加了线上开题论证活动。1011日,学校邀请苏州市教育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孙杰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1026日,吴江区教科研协作区(中学一区)“基于学科实践的教学变革‘让学’理念下生动课堂的研究”主题研究活动中,教科室副主任朱彬彬,从“‘让学’理念下普通高中生动课堂教学范式研究”的选题缘起、选题目的、研究内容、推进方案等方面介绍学校在研课题情况。

教科室积极总结研究经验,申报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让学’理念下普通高中生动课堂构建研究”。1125日,学校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苏州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张佳伟肯定了课题的创新性与实践价值。苏州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进平认为本课题是一项很有价值的课题,它能引动学习方法的革命,强化对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方式的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得一流地主动摄取知识的能力。区教育局副局长水菊芳表示,当前国家强调的育人方式变革,载体在课程,落脚在课堂。本课题研究以课堂为着力点,对学生成长有利,对教师成长有帮助。适合普通一线教师扎扎实实地以日常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水平,将科研与教研相结合,提升教科研能力。

二、个人课题

325日下午,教科室组织学校18位吴江区第九批学年课题主持人进行开题论证。学校征鸿书院的全体老师也参加了此次开题论证会。朱永元、盛曹颖、张淑萍、陈芳等四位课题主持人作现场交流。教科室主任顾爱勤对课题主持人提了四点要求:一要有学习意识,二要有合作意识,三要有时间意识,四要有成果意识。副校长陆良荣对老师们已经开展的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老师们把课题做扎实,为申报更高一级的课题作好准备,让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的同时也服务于自身的专业成长。

422日下午,朱永元、盛曹颖、王光宇、戚晓杨、陆良荣5位苏州市级课题主持人进行了网上开题论证。5个课题主持人围绕课题的研究背景、核心概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和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PPT的展示。

1123日,我校召开第九批区学年课题中期推进会。潘晓庆、张伯瑾、张淑萍、张建明四位课题主持人交流课题研究情况。教科室副主任朱彬彬结合2022年职称评审反馈情况,强调了课题研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与职称晋升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四个汇报交流的课题着重谈了课题研究的三个统一:前瞻性理念与课题研究的高度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过程与成果的统一。副校长陆良荣指出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致力于解决教学真实问题,以达成提高教学效益的目标。勉励大家有坐冷板凳的潜心研究精神,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并带动身边的年轻老师,共走课题研究的幸福之路。

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课题虽微,价值深广。探迷索悟精研析,行稳可成造化功。课题研究之路,我们携手同行,静观一路花开,收获一路精彩。

无骛·习

专注于学,须弥能纳于芥子。心无旁骛地吸纳,能产出一个悦目赏心的精彩世界。

我校从年轻教师到各级骨干教师,均始终怀着一颗孜孜以求的学习之心,虚心研悟,上下求索,不断丰实自己的专业底色,为拾级而上、攀登专业发展的高峰而备足力量。

一、进阶阅读

教科室倡导教师以科研视角审视教学,以课题意识研究课堂教学。积极向教师们推介相关理论书籍、刊物、文章,开拓学术视野,借鉴成功经验,提升理论素养,指导教学实践。同时继续做好一年两期的《征鸿•教科通讯》编辑。主题上继续保持连贯性,选择与学校主课题高度契合的“让学”理念、“生动课堂”相关前沿文章,供教师们阅读学习。并且把教师的优秀文章和随笔进行刊登,让朴素的通讯成为展示教师风采、进行教改实践的窗口。

二、教学研究

为促进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发挥科研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提升办学质量与育人水平,1011日,学校教科室特别邀请苏州市教育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苏州市高中政治教研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孙杰来校作教科研写作指导。学校教科骨干、各级课题主持人及广大年轻教师参加培训。

孙杰以“教学研究:中小学教师拾级而上的成长正道——兼谈中小学教师教科研写作的方法与路径”为题,结合自身专业成长经历,阐述了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并围绕如何展开教学研究(论文写作)展开重点阐释。

沉淀·写

蓝图,须运如椽之笔擘画;愿景,当以踏实行动实现。教科室通过论文写作及读书征文等活动,强化青年教师对职业的情感,深化对教育教学的正确认知,进而优化教育教学行为。

一、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是教学反思与专业成长的必要路径,写作过程是研究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果的过程;是发现教育本质、总结教学规律的过程;也是阐述教学思想、凝练教学智慧的过程。学校要求35周岁以下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利用暑假撰写论文。老师们静下心来,潜思深悟,落笔成文。有基于“让学”理念的探究,有基于“生动”课堂的实践,有基于学校办学特色的体悟,亦有围绕个人课题所做的深研细作……本次暑期论文评比共收到论文137篇。经过多位评委打分,逐一查重后,评选出优秀论文43篇。

二、高三回眸

为了总结和反思,也为了新的出发和启程,2022年高考结束后,学校要求2022年届高三教师把自己一年的教育教学心得形成文字,由教科室组织人员审阅和编辑,最后形成了“高三回眸”系列之2022版《潜心治学——共生美好教育样态》一书,全书分学校管理篇、学科教学篇、班级育人篇、高考研究篇、征鸿学子篇,所有2022届高三教师全部参与撰写。期初工作会议,人手一本,让全体教师学习,特别是2023届高三教师反复参考。并组织35周岁以下年轻教师阅读、撰写阅读感悟并进行评比。

成果·凝

酒香也怕巷子深,适度的宣传与亮相,是对自我努力的肯定,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

一、文章评比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及征文评比。张淑萍、卜丹丹获省行知杯一等奖,14位教师获二三等奖。26位教师获市教育学会、陶研会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董辰辰、钮娟华、张淑萍获2022年吴江区“科研力与教学力双驱动”征文评比特等奖,8位教师获一二等奖。多位教师获2022班主任育人故事、吴江区“家庭教育”故事征文、吴江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比一二等奖。

二、论文发表

耕耘自有收获,付出得见回报。2022年,学校多位教师多篇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其中年轻教师王文权共发表了4篇论文,3篇刊于核心期刊,1篇刊于学术期刊。还有一大批年轻教师论文发表于学术期刊或省级期刊,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既得益于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大后劲。

三、荣誉获得

学校被评为2022年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成功申报第五批苏州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苏州市中小学课程基地和学校文化建设项目,成为苏州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研究基地。

科研力,生长力。教科研,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插上双翼,能催生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能助力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2023年,全体吴高人必当以奋进之姿,谱写学校教科研新的华章。

校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北路801号
联系电话:0512-63473908 邮编:215200
版权所有 吴江高级中学 苏ICP备2022047387号
公安备案号:32050902100308